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阜阳乡镇企业中专学校2018年年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2 来源:阜阳乡镇企业中专学校 浏览:3523 次

一、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阜阳乡镇企业中专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张贺林创办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中专学校,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中专学校之一,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万名毕业生。学校创建于1985年,位于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西路99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现占地300亩,各类用房建筑总面积97000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38008平方米,学生公寓20000平方米。

校内设有教学楼、图书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财会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机房等,拥有412台计算机,建覆盖率100%的30M宽带校园网络。

1.2、学生情况

现有在校生1401人,其中2017年招生228人,2018年招生1197人,我校在2013年-2016年未参加中职招生,毕业规模为0,学生结构合理。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师41人,师生比为1:34.2。 “双师型”教师4人占教师比例的9.75%,兼职教师4人占教师比例9.75%,专任教师本科学历34人占教师比例82.9%,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4人占教师比例9.75%。其中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和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与上一年度持平,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比上年增加29.6%。

1.4、设施设备

现有教学用计算机412台,生均0.29台;多媒体和语音室教学座位800座,生均0.57座;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520万元,生均10849.39万元;纸质图书11.7万册,生均83.5册.电子图书3000GB,生均2.14GB。现有实践教学场所和实习车间建筑面积达27640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学校各类教学和实验实训的需要。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学生管理机构,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班主任队伍。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工作情况汇报会以及年度考评等活动。高度重视校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课堂纪律纠察制度,文明习惯养成制度;二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开展丰富多样、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团课、主题班会、宣传展板、主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诚信、法制和爱国主义等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指导教师。目前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文化课合格率和体质测评合格率高。

2.2、在校体验

学校每月定期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征集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各方面意见,并发放问卷,对每位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学生们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学校的改善和提高,广大学生对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等达到97%以上。

2.3、资助情况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本着公开 、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今年的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做到每生一卡,让学费减免和助学金直接进入学生银行卡。同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资助支持力度,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4、就业质量。

因我校自2013年-2016年未招生,所以暂时无毕业生。目前我校就业单位、校企合作单位有20多家,分布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涉及电子、旅游、交通运输、机电等行业。学校将继续拓宽实习就业渠道,使学生就业空间扩大、就业机会增多。

2.5、职业发展。

我校通过教学改革,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计划学习步骤。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行统一。我校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模拟工作岗位,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提前认识职业、了解行业,为踏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就业创业的培养,通过开始就业创业课程、主题班会、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从入学就有创业就业意识。通过上述工作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专业设置以“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特色鲜明”为原则,对专业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专业为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电应用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社会文化艺术、舞蹈表演、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九个专业。同时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企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教职成【2015】10号)等系列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通过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开放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实践性,能力培养的应用性、社会性。把工学结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开学以来先后与恒企教育集团、星级酒店、机场、浙江汽车售后服务协会等企业洽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培养工作,计划在部分专业中开办“订单班”和“工学结合试点班”。通过“干中学、学中干”,使学生提早进入企业、了解企业、融入社会、领会企业文化,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学校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建立了专业调整和优化机制。加大了与企业合作的力度,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实行模块教学,并制定了各专业模块的课程标准,使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活动有机结合和对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本着“择优扶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在经费上保障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支持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根据专家对课程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建设资金,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立项,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

3.3、 教师培养培训。

牢固树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引进、培养、使用、稳定并重,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时刻关注、关心、关爱教师的事业发展和价值追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是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二是开展校内培训,本年度共有教师140多人次参加校内各类培训。通过不断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采取外引内培、企业锻炼等不同形式,按照“双素质型”教师培养标准,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加强专兼结合的“双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从社会公开招聘和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经过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后,担任专业教师。二是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提升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三是选聘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团队,组建专兼结合的“双素质型”专业教学团队。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制定、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并成立了考核监督机构,保障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立德树人,逐步形成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本学期以来举办了清明节扫墓、迎新晚会、中秋联欢、篮球赛、诗歌朗诵比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晚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歌咏比赛、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元旦晚会等多种活动。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成立了文学爱好者协会、书法社、篮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社团和协会。组建了国旗班,负责每周升旗仪式工作。建立校卫队,配合保卫科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巡查。建立学校团委和学生会,成立两个团总支,发挥团学组织积极作用。

3.6、党建情况。

由于我校现有党员6名,由于和阜阳科技职业学院党政关系重叠,经请示区教育局机关党委同意,我校党组织管理纳入阜阳科技职业学院党总支,我校党组织各项工作按照要求稳步推进。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本年度我校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洽谈,共同探讨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已经与广州恒企教育集团、泰州会宾楼、西九华山风景区、永和幼教集团、格力集团、TCL集团、江淮汽车等单位签订协议,其他的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航空公司、高铁公司等正在洽谈中。

4.2、 学生实习情况。

目前我校只有2017级、2018级两个年级学生,均未到实习时间,故未安排实习。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依托阜阳颍州学村,扩大办学影响。

五、社会贡献

学校目前没有毕业生和实习生,在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对口支援上仍然是空白,今后会加强。在社会服务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也承担了相应的培训工作。

.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帮助学生及时申请免学费及助学金,协助建档立卡学生申请“雨露计划”等国家相关资助,保障到中职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很好的实现。

  学校严格遵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6.2、政策措施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报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16】39号)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通知》、《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5】58号)精神要求,为把我校建设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鲜明特色、阜阳市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校制定了《阜阳乡镇企业中专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职教兴国”的办学理念,抓住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适应企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夯实技能基础,保持“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经过努力使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学校制度更完备、办学特色更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社会广泛认可的阜城中职名校。

七、特色创新

中职学生年龄小、成绩差,不好管理,为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了两个措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一是实行半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学校招聘6名退伍军人充实到学管队伍里,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进校园;严格门岗出入制度,没有班主任批条子严禁出校;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允许学生用手机,其他时间班主任收回保管,让学生适当接触网络;每栋宿舍楼都安排班主任轮流值班,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学楼大厅设立“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设置学管、后勤、财务等工作岗位,办理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等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优势。成立了学生组成的校卫队,统一配发服装,课余时间负责校园安全巡逻;班级建立监察员,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组建国旗班,统一配发礼服,坚持每周升旗,并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学生会组织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等等。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不断形成工作合力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现在成为不选择学生的教育,无奈接受了一些思想品德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更差的学生,尽管根源不在职业学校,却要求职业学校将其教育“成人、成才”,任务过于沉重,也有悖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的主体功能;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时有落差甚至相悖,职校学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甚至还耳濡目染了家长的不良习气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使学校的正面教育大打折扣,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情况将进一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德育管理网络,努力把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通过家长接待日、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积极配合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

8.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目前,我校主干专业教师多,非主干专业教师偏少,旅游、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尤为突出;高级“双师型”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层次、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加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健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重点资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深造,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构建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的创新团队。二是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刚性要求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并取得相应的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进一步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提升参加技能大赛获奖面和层次、等级。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使专任教师队伍职称比例、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梯队。同时,聘请更多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8.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办学机制

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为企业(行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加强中西部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8.4、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探索培养途径

进一步完善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认真研究未来的招生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预谋下年度招生宣传的重点区域、时间、方式,力争招生有新的突破。

专业设置应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通过专业建设来拉动学校的发展,专业建设由大而全向少而精方向发展,做大、做强专业,形成特色、品牌。建筑专业打造品牌,数控专业转型升级,学前专业形成特色。

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毕业生本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为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改进意见,为招生宣传提供典型事例。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途径,继续寻求订单式、委托式培养合作伙伴,拓宽人才输出渠道。

8.5、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增添活力。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教学、办公、管理数字化。不断整合实验实训资源,重点建设几个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低耗的示范性实验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扩大社会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